4/28/2007

全球领先《变形金刚》影评中文独家首发!

即将于7月美国独立日档期上映的暑期巨制《变形金刚》( The Transformers )真人版电影自从正式宣布开拍以来,就一直是众多动漫迷和影迷关注的焦点。毕竟,这是一部伴随无数人成长的经典动画片,更何况,它将由动作片大导迈克尔·贝( Micheal Bay )执导,同时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担任监制。

日前,尚未制作完成的《变形金刚》在亚利桑那州的皮奥里亚市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试映。放映前,工作人员并没有告诉观众放的是什么影片。许多影迷直到进入放映厅看到迈克尔·贝在场时才恍然大悟。他们有幸成为全球第一批观摩《变形金刚》的观众!一位网名为"Cardsfan34"的影迷看完样片后,激情澎湃地在Ain't It Cool News发表了他的观影感受。moviesoon特别从中选译了一部分文字,与广大中文影迷分享:

“上周,我在亚利桑那州皮奥里亚市的哈金斯箭头影院观看了《变形金刚》的试映,我得说,这部电影太棒了,人们将看到前所未见的景象!我现在是地球上最兴奋的人,脑子里一下子有太多的想法要写下来……

说说电影吧。它开始于塞伯坦( Cybertron )行星的表面,但它看上去并不像我们在卡通片中认识的那个塞伯坦。它的表面是岩石,很多荒废的山丘,但他们却是有生命的……如果这说得通的话。接着,我们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擎天柱”( Optimus Prime )!虽然听上去它的声音变得更苍老而低沉一些,但肯定是彼得·卡伦( Peter Cullen )的配音。他简短地回溯了一下关于能量晶体的故事,包括它怎么在一场大战中被遗失,然后所有的变形金刚都在银河系寻找它。我们可以看到晶体穿越太空,降临到了地球上,就如一颗划过天际的彗星。再接下来,擎天柱不再讲话,银幕也变黑了,这时,变形金刚的标志出现。非常漂亮。

场景切换到了沙漠。在一架直升机后面,我们看到了几个卡塔尔基地军人。他们交谈了一会儿,乔许·杜哈明( Josh Duhamel )还用网络视频跟他片中的老婆和孩子通话。接着,是一架归航的直升机,但它不该出现在那里……于是当它着陆时被军人和坦克重重包围。但千万别为直升机担心,因为它是狂派的“眩晕”( Blackout )!就如预告片里的那样,它开始变形,军队如临大敌。然后,它变成机器人站起来,炸毁了眼前的一切。

变形的过程如临梦境,看上去帅呆了!齿轮移位,零件变动,活塞抽动,还有来自动画片里的变形声效!真是有趣,我不禁微笑起来。“眩晕”威力惊人,军队根本阻止不了。我从中看到了一些预告片里已经公开的场景,比如把坦克掀翻在空中以及发射电磁脉冲的攻击波等。这一段太酷了,他和撒克巨人( Scorponok,也译巨蝎怪 )将整个基地夷为了平地!

我记得当时想到的就是:这就是一部大型机器人电影应该开始的方式。

接着我们来到了学校,男主人公萨姆·维特维奇( Sam Witwicky )(希安·拉博夫( Shia LaBeouf )饰演)在做一个谈话节目,讲了一些关于他祖父的事情(注意:这是电影的关键角色)。接下来的几段场景构建起萨姆如何得到他的第一辆车“大黄蜂”( Bumblebee ) ,以及结识女友的过程。

萨姆和女主角梅甘·福克斯( Megan Fox )之间的爱情故事有很多好玩的时刻。(题外话:扮演米格拉( Mikaela )的梅甘·福克斯真的太性感了!) 大黄蜂通过车内广播,帮助萨姆逐渐俘获了她的芳心。大黄蜂完全不说话,只会通过广播。这样的情节,开始会感觉有些无聊,后来才发现这是特意设计的,而且开始显得很爆笑。另外,萨姆和他父亲去买车的时候,还会遇见伯尼·麦克( Bernie Mac ),他扮演的那个小角色非常滑稽。

这部电影实际上非常搞笑。尽管有些情节搞笑得有点过头,但总体上还是很让人暖心的。不过,幽默归幽默,当战斗场面真正开始时,迈克尔·贝的风格马上就出来了。

萨姆父母的选角很成功,他们也很有趣——在我看来,他们比迈克尔·贝以前电影中的任何角色都要好玩。感觉这是他第一次决定要加入这样的元素。很高兴他这样做了。很奏效。主要是因为萨姆在电影中就像一个半伍迪·艾伦( Woody Allen )式的男孩,他的表现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萨姆很快就发现大黄蜂不只是辆老爷车而已,而是一台巨型机器人!他很快就发现还有更多又大又坏的机器人想要从他身上得到点什么。他被路障( Barricade,警车 )追击,接着大黄蜂赶来营救,然后便是第一场机器人对决机器人的戏。我当时有点失望,因为这部分让你无法看清楚这两个机器人。但整部电影看下来,我才明白为什么——原来他们是想把最精彩的安排在后面,给观众留下悬念。

与此同时,空军一号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机器人迷乱( Frenzy ),不知道他怎么潜伏进去的。他藏在机舱里收集情报,并与特工展开了一场大战。由观众看来,这个角色有点不太对头。它的金属外表太闪亮了,而且不是跟周围环境不是很融合——我希望这只是一段还没有完工的场景。事实上,有时真的很难分辨哪些是还没有完工的电脑特效。或者超级明显,或者只是一点点瑕疵。

我认为我是一个中级“变形金刚”迷。我爱《变形金刚》,而且第一代的每一集及动画电影都看过无数遍。为了这部真人版电影,我更是等了20年。为了把电影制作得更精彩,一些改编我还是能够接受的。

举个例子。机器人的造型改动,在我看来,就是正确的决定。当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会明白。如果还是照动画片里那样设计得方方正正,那就看上去太傻太老土了。然而这次的设计中最失败的就是擎天柱的嘴部。普通观众也许不太在乎,但变形金刚的忠实粉丝肯定会有意见。给它设计嘴唇似乎没什么道理。它有几次是戴着面罩讲话,看上来就舒服多了。这是我对这部电影唯一感觉不妥的地方。

另外,我真的很期待狂派机器人——尤其是红蜘蛛( Starscream ),希望在电影中能多一些戏份。可惜只是在临近结尾时才出现。他太强了,我真希望看到更多镜头!

其他的狂派(除了威震天外)在博派面前似乎都只有被痛扁的份。我倒是无所谓,反正这是按照卡通片来的。

威震天( Megatron )太酷了!当他加入战斗时,大家马上就能看出来谁才是老大。他没有模拟地球上的任何物体,所以在电影中一直是未变形状态。

我们还看到一点红蜘蛛和威震天的对峙。听到威震天说出“你又让我失望了,红蜘蛛”时,真的太绝了。部分配音我认为还是临时的,因为基本听不出来。威震天的声音听上去也完全不像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 ,但正如我所说,可能只是临时配的。

而擎天柱还讲了一些卡通片的经典台词,也有很多关于《变形金刚》历史的提及和致敬。这可能是为了取悦普通观众以外的动漫迷。很不错。

我得说,有25%的机器人效果还没有完成,而且很少配乐,所以某些场景看起来感觉有点迟缓,很难跟上。不过我想,当在电影院正式上映时,一切都会很完美。

最后总结一下吧: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非常迈克尔·贝风格的电影。你也可以从中看到来自斯皮尔伯格的影响,以及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杰作的努力(其实哪怕拍成一部爆米花大片我也不会在意)。电影的最后半个小时是目不暇接的机器人大战场面——我真的没法告诉你们电影中的一切,因为实在是太酷了!我差点跟不上节奏——有时候我宁愿没有参加试映会,因为还要等上两个月才能再次看到!爆炸、毁灭、机器人在空中飞过、从手臂中发射导弹和火箭……城市的街道乱成一团。这就是我想在这部电影里看到的一切。或许有些部分会让你翻翻白眼,但当你看到这些精彩部分——这些我们都期待看到的部分时,你就会忘记所有其它的瑕疵。至少我就这样。”

更新:刚看到《变形金刚》导演迈克尔·贝在其官方网站的论坛中写道:"We had two screenings tonight 850 people. Highest test scores in my career. Blew Armageddon away which was a 92. Go figure."(我们在4月27日举行了两场有850人参加的试映会。这应该是我导演生涯中最高的试映评价了——超过了《世界末日》( Armageddon )的92分!想想看吧!)

作者:宁愿写稿也不上Podcast的MkGenie
本文链接:http://moviesoonblog.blogspot.com/2007/04/transformers-review-chinese.html
来源:AICN,moviesoon.com专稿,转载请注明本站来源

4/25/2007

这个五一黄金周属于《蜘蛛侠3》!moviesoon特别策划“蜘蛛侠周”!

随着五一黄金周长假的到来,震撼全球的年度巨制《蜘蛛侠3》( Spider-man 3 )也将从5月2日起强势进占中国各大影院。这也是中国影迷首次抢在全球之前在大银幕欣赏到“蜘蛛侠”电影哦!虽然不能亲临纽约的“蜘蛛侠周”( Spider-man Week ),不过身为“蛛丝”的你肯定不会错过moviesoon从5月1日到5月7日独家呈献的“蜘蛛侠周”特别影迷活动!

对决时刻1:“拍”蜘蛛侠

准备和朋友一起去电影院欣赏《蜘蛛侠3》吗?那这次你一定要记得带上相机了。只要拍下影院的《蜘蛛侠3》海报布景、观影盛况——当然有你自己的玉照就更完美了——就有机会赢取限量正版《蜘蛛侠2.1》双碟扩展DVD。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蜘蛛侠角色cosplay相片或者影迷画稿等非常特别的作品哦!

对决时刻2:“写”蜘蛛侠

终于看到期待已久的《蜘蛛侠3》啦!此时肯定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赶快写下你的观影感受和我们分享吧!几句话就行!你不仅有机会获赠《蜘蛛侠3》中文版海报,还可能成为moviesoon podcast首期节目的特邀嘉宾哦!

对决时刻3:“聊”蜘蛛侠

期待已久的moviesoon终于首度“发声”!特约撰稿人Gabin、特约编辑Adam以及特邀影迷嘉宾将在5月7日联合为大家带来moviesoon podcast首期播客节目——同时也是“漫画电影特辑”!三人行,必定好玩焉!快去听听他们怎么讨论《蜘蛛侠3》吧!

不仅如此,moviesoon“影像日报”还将从5月1日到5月7日,每天更新“蜘丝”编辑手记,和大家分享“蜘蛛侠”的方方面面!恳请关注!

迫不及待想要参加moviesoon“蜘蛛侠周”特别活动了吗?赶快把你的照片、影评发到下面这个地址吧!别忘了,我们的活动截止日期为5月7日!
magicleagueonline@gmail.com

我们将每天把收到的作品发布在moviesoon影迷合撰专栏“光影方程式”!说不定里面也会有你的大作哦!

最酷的蜘蛛侠影迷活动,只在moviesoon.com!

特别声明:“蜘蛛侠周”为moviesoon.com独立策划的非官方影迷活动,与电影公司、DVD发行公司、漫画公司等相关机构并无直接关联。我们只是影迷,仅此而已。

4/19/2007

Gabin看足球电影

(原载于Robin blog [at] Yahoo! HK。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All Rights reserved.)

昨日的网志谈到Ken Loach的Tickets有很有趣的球迷描写,有点意犹未尽之下,恰好回想起好几部与足球有关的影,所以决定go the extra miles,将这些作品归纳在一起,也好向年多来让我获益良多的yes兄,还有峰少等朋友致谢,也跟同时是球迷和影迷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光影中的足球世界。

1. 英伦篇

我最早接触到的足球电影是2002年的《Bend It Like Beckham》,新加坡译作《比美贝哥哥》,都算一个颇得宜而有趣的译名。

电影资料:
Director:Gurinder Chadha
Writers:Gurinder Chadha (written by) & Guljit Bindra (written by) ...more

Release Date:1 August 2003 (USA) more
(Cast overview, first billed only)
Parminder Nagra ... Jesminder 'Jess' Kaur Bhamra
Keira Knightley ... Juliette 'Jules' ... Juliette 'Jules'
Jonathan Rhys Meyers ... Joe

这部现代足球鼻祖英国拍摄的轻松喜剧,却是以英国并不强大的女子足球作为题材, 但作为半个“女权主义”支持者的我,还要是关于新移民追求梦想的故事,自然第一时间买票支持拉。所以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唯一一部在非电影节看的足球电影。反而上年同样关于女足的美式喜剧《She is the Man》我反而没兴趣去看。 这部类型有点像《Hula Girl》那样的励志女性电影,拍得相当细腻又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感觉就像是《Hula Girl》的女性自我觉醒同《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的跨种族爱情故事的混合体。故事关于一个很有天分的锡克裔(Sikh,散布在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地的族群)英国新移民女孩Jesminder,一心想完成自己的足球梦想。但她的父母却很担心女儿的前途和幸福而希望她可以像姐姐一样早日嫁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但是父母的忧虑和反对没有影响女孩对自己梦想的追求,她反而找到一家当地的业余女子俱乐部,认识了帅气的领队Joe和开朗亲善的队友Juliette( Keira Knightley ),开始了自己踏上职业道路的进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她同Joe慢慢擦出火花,但却要面对同样对Joe有好感的Juliette。一边是姊妹情深,一边是理想情人,相当两难的状态。不过,最后在足球的凝聚力下,Juliette终于可以接纳Jesminder同Joe;Jesminder的父母也在Joe的诚意之下,转而支持Jesminder和接纳这个白人女婿,非常温馨的大团圆结局。

这部Crowd-pleasing的文艺喜剧也得到很多观众和影评的赞许,得到十多个电影奖项,还提名金球奖和英国奥斯卡BAFTA Awards。两个主角锡克族的Parminder NagraKeira Knightley都有上乘演出,Keira Knightley在这部戏之后慢慢攀上Hollywood一线女优的位置;Parminder Nagra凭这部戏中的执著女球员的角色,拿到好几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奖和提名,之后虽然没有Keira那般大红大紫,但也演过很多部英美连续剧,还出演过知名长剧《ER》。 这部戏中很多片断,好像Joe的爸爸用啤酒樽代表球员来教导对足球一无所知的太太什么是越位、还有用锡克语翻唱的Celine Dion的《Power of love》、最后Jesminder的爸爸同Joe一起玩起Cricket(木球)等等,都让人印象深刻。是一部宣扬理想主义、种族和谐和女性觉醒的佳作。

2. 欧陆篇

同《Bend it like Beckham》非常类似,同样是关于外来移民、足球女孩、异族恋情,德国2005年的作品《In Another League 》(Eine Andere Liga)却比《Bend it like Beckham》要沉重很多。

Director:Buket Alakus
Writers:Buket Alakus & Jan Berger

Release Date:26 January 2006 (Germany) more
Genre:Drama / Sport
(Credited cast)
Karoline Herfurth ... Hayat
Thierry Van Werveke ... Baba Can
Ken Duken ... Toni

这部戏的女主角Hayat,是一个土耳其裔的德国移民。同《Bend》中的Jesmindar一样,她也视足球为生命,全身心投入到这项自己钟爱的运动中。但正当她为了自己的球队而努力奋战的时候,却被告知她患上乳癌,毕竟接受切除乳房的手术。

手术之后,虽然她的父亲极力反对,但她还是秘密地参与当地一支有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女性组成的、仿佛一盘散沙似的业余球队。男教练Toni也是对自己的工作毫无激情,得过且过。但Hayat对足球的热情慢慢感染了她的队友和懒散的教练Toni,球队慢慢走上正轨,一切向荣誉迈进。但正在这个时候,Hayat却觉察到Toni对她有异于单纯教练对球员的感情,虽然对Toni也有好感,但接受过乳癌手术,乳房被摘除的Hayat却因为这份自卑感还有担心自己同教练的“越位”关系而影响球队,所以在感情面前一直裹足不前。但真情最终还是敌过隔阂和自卑,最终Hayat也接受了自己这个“越位”位置,同Toni和队友继续迈向新的里程。

这部戏在上年十月的新加坡欧盟电影节上被改译为Offside,而不是照德文直译的In Another League。我觉得Offside这个名字一语相关,其实较直译更好。一看到Program Booklet这部戏的介绍就让我期待万分,我自己很喜欢看这种克服缺陷勇敢追求的励志戏,而且又是女足这么特别的题材,这部戏还拿了几个影展的剧本和最佳男主角奖,应该是一部很有质素的温情作品。。但可惜,当时因为学业太忙,到我想订票的时候已经满座,只能又一次望戏生叹。

除了球员之外,球迷也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演们也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人数庞大又遍布四海的特别人群。关于球迷的戏,笔者就看过一部英国名导Ken Loach (2006年金棕榈得主)和另外两位导演联手合作的《Tickets》 。

Directors:Abbas Kiarostami & Ken Loach & Ermanno Olmi
Writers:Abbas Kiarostami (screenplay)
Paul Laverty (screenplay)
Ermanno Olmi (screenplay)

Release Date:25 March 2005 (Italy) more
Genre:Comedy / Drama

这部戏展现了行驶在欧洲大陆上的一列火车上不同乘客发生的三段故事,三个故事的主题和风格都各有特色。既有年老的学者面对理想女性引发的种种遐思,又有年轻人同老妇人的暧昧关系。而Ken Loach执导的部分,则是通过三个赶往罗马观看欧洲冠军杯球赛的舍路迪(Celtics)球迷同非法入境的阿尔巴尼亚难民一家的从开始的摩擦对立到最终谅解,用非常诙谐的方式反映出导演盼望世界大同的愿望,是一部让人觉得很温暖的作品。

3. 亚洲篇

在足球运动和足球文化蓬勃发展的亚洲,电影导演也不让欧洲同行专美,入围前不久的香港亚洲电影大奖的伊朗电影《越位女球迷》就是其中的表表者。

Director:Jafar Panahi
Writers:Jafar Panahi & Shadmehr Rastin

Release Date:26 May 2006 (Austria) more
Genre:Comedy / Drama / Sport more
Tagline:In Iran, All Women Are Banned From Men's Sporting Events

比起可以从容参加业余和职业比赛、同男人一样驰骋绿茵场的欧洲女性,在保守的伊斯兰社会,女人却是连到运动场“抛头露面”做球迷的机会都没有。在一些严格遵循穆斯林礼数的国家,女人甚至要终日将全身包裹,除了双眼之外不能露出身体的任何部分,更别提到球场高声呐喊。正是这样严酷的社会背景造就出了offside这样的笑中带泪的严肃喜剧。 故事关于一群伊朗女球迷为了逃过禁止女人进入球场的规定而乔装成男人,希望能逃过警卫的视线,但最终她们还是被抓,被禁锢在一个封闭的区间,比赛期间不得离开。禁止她们入场的男警卫一开始是振振其辞、将规定当成金科玉律的。但当这些女球迷开始向他质疑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原本非常口硬的警卫也不懂如何应对。双方的沉默的僵持中度过了比赛的90分钟。

这样强调人权和社会禁制的题材的确不难得到欧洲的认同。而且就伊朗本身来说,他们认为自己是民主国家,因为总统是民选的,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业实力和不错的教育和中产社会氛围;但同时他们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又在很多方面阻碍着社会的开放和现代化。这样的“越位女球迷”事件,相信就是很有深意的一个侧面。

By the way, 这部电影的导演Jafar Panahi 是一个很有model气质,很能体现伊朗男人棱角分明的刚阳味的美男子涅。^_^

4/17/2007

《放牛班的春天》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唱游广州

想必大家还记得2004年用歌声感动了全球观众的《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吧。当时我也是因为朋友的大力推荐才到电影院去看这部温馨题材的法国电影。虽然剧情没有太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但是配乐真的非常非常动听。我后来专门到香港买了原声大碟回来。这次从法盟的同学那里听说为《放牛班的春天》录制原声大碟的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 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 )即将到访华南四城,就马上订了演出票。期待4月7日星期六晚上,来自广州友好城市里昂的声音把我们带入心灵的殿堂。:)

演出场地中山纪念堂当晚座无虚席,对于演出市场相对疲弱的广州来说的确是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圣马可合唱团如天籁般纯净的声音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观众。就连对《放牛班的春天》每首插曲都再熟悉不过的我,也被深深地感染了,跟着大家起劲地鼓掌。呵呵,音乐的魅力啊。同台合作演出的还有据说挺强的广州少年宫合唱团。从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广州少年宫虽然在技法方面挑战的难度更大,却没有圣马可来得亲切自然。可能这就是两国之间的观念差异所在吧。

全场最让人意外的一幕应该就是圣马可的encore居然是红遍亚洲各国的《大长今》主题曲!所有观众反应过来之后都大笑着拼命鼓掌。可惜朋友给我的照片和视频存档里面刚好就没有这一段。不知道moviesoon的广州读者有没有录到这段的,别忘了和我们share啊!

4/12/2007

尽览亚洲电影新势力——展望第20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2):西亚风云

对比起东亚电影,我对于已经席卷欧洲的西亚风可谓相当初哥。相信大部分国际观众都跟我一样,是从《Children of heaven》(小鞋子)开始认识伊朗电影,但因为很迟才开始真正涉猎艺术电影世界,所以对普及率还很低的伊朗电影仍然印象模糊,更别提其他的西亚国度了。

不过最近几个月,我却有机会看到两部伊朗导演的作品,令我对伊朗电影的印象一下子从《Children of heaven》的纯真恬静,进展到一个富含哲思和模糊性(ambiguity)的境界。不愧是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巴比伦发源地,混合了古波斯和伊斯兰文明,同时又经历过基督教文明洗礼和民主化运动的伊朗,就像众多古文明的大熔炉,提供着对人性和自然的种种古朴而又神秘的另类观感。难怪会有那么多影评人将伊朗电影视为神品,甚至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相提并论。

原来伊朗电影早至1900年已经诞生,当时的伊朗帝王就有雇用官方摄影师专门拍摄他到巴黎访问的状况。而早在1904年,德黑兰已经有伊朗的第一家电影院。1930年更加成立了伊朗的第一家电影学院,电影艺术家教育中心( "Parvareshgahe Artistiye cinema" (The Cinema Artist Educational Centre))。伊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在1932年,名为Lor Girl(《罗尔女孩》)。之后的30和40年代,都是伊朗当代电影的奠基和成长期,跟中国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电影高峰期相对应。到了60年代末,伊朗电影的年产量已经达到60部以上。73年就开始举办被列为国际A级影展的德黑兰国际电影节。经过了80年代的民主革命和审查制度的放开,现在伊朗电影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30部的规模。当然并不是所有电影都有机会在戏院上映,特别是艺术电影,很多居然要靠类似中国观众观看外国艺术电影的方式,要靠盗版DVD和VCD来发行。

不过,伊朗电影的艺术含量是无容置疑的,97年开始,一次金棕榈(97年的Taste of Cherry),一次金狮奖(2000年的The wind will carry us),两次银狮奖,三次Locarno的金豹奖,还有多次康城的金镜头奖等等肯定,已经令伊朗一跃成为比韩国更为耀眼的亚洲艺术电影新星。相信五月的康城,除了东亚名导们的大包围之外,来自伊朗的新生力量也绝对不容小视。

——以上资料来自Wikipedia: Iranian Cinema

而今届新加坡电影节上,就有2001年康城EcumenicalJury(天主教文化奖)得主导演Mohsen Makhmalbaf的新作《Scream of the ants》。这是一部展示无神论与有神论对话的电影,一个相信无神论的丈夫和一个相信宗教的妻子,不顾彼此间的信仰差异而结合,并到印度度蜜月。但在火车上面,他们却与一个神乎其技地令火车紧急刹车的老人不期而遇,这次的旅程到底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震撼呢?

这部伊朗和法国合拍的电影,已经在2006年7月的印度新德里亚洲电影节、12月的东京FILMex电影节、德国慕尼黑电影节、蒙特利尔电影节和釜山电影节上放映过。

进入一些陌生国度的roadshow肯定有它的看头,伊朗导演的作品往往都对宗教有很冷峻的思考,好像《Children of Heaven》的导演Majid Majidi05年的新作《Willow Tree》就将一个失明宗教教师恢复光明后无法平衡压抑的欲望和现实的冲击而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用非常严酷的宗教审判式的视觉来抒写,但却令人深觉震撼。

Willow Tree剧照

除了这部伊朗电影以外,这次的新加坡电影节还特别突出了长期处于战乱当中的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的作品,务求拨开烽烟,直视真实的社会状态。

笔者会去看的,是伊拉克的库尔德族导演Shawkat Amin Korki的处女作Crossing the dust。这部戏在2003年美军进驻巴格达不久就开始拍摄,所以保留了很多当时的真实镜头。影片通过两个库尔德族士兵跨越满目疮痍的伊拉克境内,并与战争遗孤交错的生活轨迹,直接反映战争在这个磨难重重的国度所留下的印记。

Crossing the dust Beirut Diaries: Truth, Lies and Videos (Asian Premiere)

而两部关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纪录片也为观众开启了管窥这两个中东纷争之国的窗口。

《Beirut Diaries: Truth, Lies and Videos》是巴勒斯坦裔的纪录片导演在2005年2月黎巴嫩总理被刺杀、国家陷于混乱当中的时候,进入贝鲁特街头采访游行青年、民众所形成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感性体验以色列、叙利亚和哈马斯等不同政治团体在事件中所扮演角色的机会。

I Am The One Who Brings Flowers To Her Grave

《I Am The One Who Brings Flowers To Her Grave》则是一部半纪录、半剧情的作品,用诗意的格调、黑白的镜头,通过采访三个流亡到法国的叙利亚人,反映多种族和阿拉伯与西方文明交锋前线的中东国家的历史进程。这部作品是06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纪录片。

本次影展为观众展现的另一个陌生电影国度,就是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埃及。除了有两部埃及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Naguib Mahfouz的作品改编电影之外,还有一部关于现代中产阶级生活的埃及电影《In Passion and Love》。

Naguib Mahfouz的作品主要反映 1917到1945年的埃及社会,反映在争取脱离英国殖民地统治和重新定义国家的社会和宗教架构的动荡时代中的社会民生。他的作品中有38部被改编成电影。

这次展出的两部作品,一部是寓言性讽刺世人在财富面前可以尽失本性,甚至兄弟、邻里相残的《Fool's Alley》。而另一部,则是笔者将会去看的《The Choice》。

The Choice

这部戏的主线是一个船员被杀,而他作为小说家的双胞胎哥哥被怀疑是凶手。这部戏的主题是关于埃及社会中中下层劳工阶层同知识分子之间的不调和,还有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的生存状态。

In Passion and Love

《In Passion and Love》的中产阶级气息仿佛一下子把观众眼中的埃及从文明古国带到了工业化文明感觉浓郁的近代社会。一对大学恋人因为身世背景的悬殊而被迫分开。数年后,当他们重逢的时候,他们中间间隔了一个男人身边的未婚妻……

这部戏的男女主角Ahmed el-Sakka和Mona Zaki是埃及最出名的电影明星和银幕情侣,他们02年主演的作品《Mafia》是当年埃及最卖座的电影,有1千4百万埃及磅(246万美金)的票房纪录。

4/09/2007

尽览亚洲电影新势力——展望第20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四月的亚洲影坛,除了有香港国际电影节继续火热进行中,亚洲大陆南部边陲的新加坡,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虽然同作为亚太电影中心的香港无法相提并论,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也已走过了20年的岁月,比较起年轻的釜山、曼谷和上海电影节,也算是前辈了。

虽然没有香港和东京电影节那样的规模和产业支持,但因为身处东西交融的东南亚腹心,而且区域内的传统文化特色浓郁,新加坡国际电影节( SIFF )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推广东南亚电影以及涉猎和呈现更广阔的亚洲电影版图,而且重视给于年轻新锐导演展示实力的机会。好像蔡明亮的第一二部作品都在SIFF上得奖,97、98年,伊朗电影连续获得SIFF的最高奖银幕奖( Silver Screen )。在04年凭《热带瘟疫》拿下康城影展评委会大奖的泰国名导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也在03年的SIFF拿下青年导演奖。每年在SIFF上映的亚洲作品,都有好几部是全球首映。 今年20周年的SIFF有来自超过45个国家和地区,约300部电影上映,所覆盖的电影版图包括东亚的中日韩、香港,东南亚的泰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欧洲的传统电影大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比利时、丹麦、俄罗斯,当然还有美国、加拿大、澳洲、南非这些英语系国家。

今年的SIFF特别聚焦较鲜为人知的中东、阿拉伯世界的电影,特别是多年来一直战事频仍、冲突不断的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科威特等国的、关于伊巴和两伊矛盾的一系列电影,还有作为阿拉伯世界传统文化中心,却一直鲜有电影作品进入国际视野的埃及。这次的SIFF专门准备了阿拉伯世界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及的文学大师Naguib Mahfouz的作品改编电影和讲座,既04年由土耳其影片夺得银幕奖之后,再次加大对伊斯兰世界电影和文化的推广。 可惜,这次电影节跟笔者的考试期重叠,很难像Adam那样连追20部了。^_^ 既然是展现亚洲电影新势力的平台,笔者选片自然以亚洲电影为本,以下是根据笔者自己的喜好选的13部,看有没有大家的心头好:

东亚区

笔者都想支持国产电影事业,但这次的SIFF只有两部中国电影,而且都是非常新的导演之作,一部是Liu Gaoming的《排骨》,一部是Ying Liang的《另一半》(The other half),而时间又有冲突,只能擦身而过了。

日本这次也只有三部,其中一部是动画片《Little Heart Songs》,关于二战后一个日本小山村学童用歌声来治疗战争创伤的故事。而我自己的选择则是以下这两部:

1.《M》

对于不熟悉日本电影的中国影迷来说,廣木隆一这个名字相信更加闻所未闻。但这位拍AV出身的导演却是SIFF的常客。04年他的作品《Vibrator》获得评委会大奖,上年更凭作品《It’s Only Talk》获得银幕奖。今年的这部《M》,上映两场,但居然离电影节开幕两三个星期就售票一空,作为闭幕电影的《爪哇歌剧》反而现在还能购到票。笔者也只能望戏兴叹了。

但这部《M》的故事设定的确很吸引人。廣木隆一的AV导演背景,也令到他的作品中对情欲和情感生活失衡的人群有非常独特和细致入微的描写。 这一部《M》是关于一个被困于营营役役的主妇生活中、又深受童年时母亲刺杀暴力父亲的阴影所影响的忧郁少妇,一日她遇到一个反叛犹如当年母亲的少年,然后两人引发一段复杂缠绕的情感关系。

这部戏是尝试将少年犯罪、边缘人生活还有脆弱的家庭关系这些日式的社会元素交错在一起的作品。带有神经质的女性角色,在廣木隆一上一部作品《It's Only Talk》里面由他的老搭档寺島忍作了很传神的演绎;而关于边缘少年,廣木隆一2000年的旧作《东京垃圾女》就非常有代表性。这次虽然似是旧题材新造,但关于歇斯底里的主妇,日本文艺人的描述深度我个人认为绝对在美国之上,而且也一直是非常受关注和富于挑战性的题材。另类导演廣木隆一怎样在芥川、直木等日本主流文学奖的基调之外,另辟蹊径塑造不伦主妇形象,很能吊起我这个常年日本电影迷的胃口。^_^

2.A Zen Life

最近亚洲题材由非亚裔导演执导似成潮流,上年就有奇连伊士活为日本皇军作传,俄国导演Aleksandr Sokurov以《Solntse》(The Sun,日之丸)为二战时的天皇裕仁平反。而今年,继续有日裔名人的故事被搬上银幕。这次不是杀意浓浓的二战烽烟,而是正正相反的宗教领袖,在西方最著名的日本禅学大师鈴木大拙的生平纪录。

《The Sun》海报

《A Zen Life》海报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Michael Goldberg是一个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二十多年的加拿大制作人。其实谁导演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是关于现代佛教名人的电影太少,而且日本禅学这个日本以外非常不为人所知的佛教流派也让我兴趣盎然。 一个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和东方传统哲学,很有趣的关注点。

3. 韩国电影

近年日本电影在国际影展较显颓势,但邻国的韩国却是新人辈出,这次的SIFF便有4部剧情长片和一部动画片参加。其中两部还参加角逐银幕大奖。虽然没有朴赞旬、奉俊昊这样的大腕,但这次参展的Lee Yong Ki, Kim Young Nam都是很让人寄予厚望的新生代韩国导演,前者的首部作品Yeoja, Jeong-hye(《The Charming Girl》)就多的柏林影展的论坛单元的最佳亚洲电影Netpac大奖和提名Sundance的Grand Prix大奖。这次的作品《Ad Lib Night》似乎是《Charming Girl》的压抑少女形象的继续,storyline有点荒诞不经,一个平凡少女的生活突然被两个陌生男人闯进,声称她是乡下一个将死的老人失散多年的女儿,要她回去见老人最后一面。正当少女百般争辩的时候,她的旧男友又忽然出现,跟陌生男人共同为少女呈现了一个eventful night。这部戏是根据日本作家平安寿子的小说改编。日本原著加上韩国导演之前已经有《Oldboy》珠玉在前。上年圣诞档期超过350万观众入场的韩国大热喜剧《美女的烦恼》也是这个模式。

这部《Ad Lib Night》上年12月还在德国的国际青年电影论坛(Internationale Forum des Jungen Films)上放映过

而Kim Young Nam的《Don't Look back》,则是一部多线式交错的情感写真。其中既有父女重逢时复杂和抗拒的心情;又有无意中闯入异性生活中的好奇和紧张;亦有因为分离而逐渐冷却的感情所造成的酸楚关系。虽然不清楚故事会交错到什么程度,不过韩国情感片历来有质素保证,所以我选这部片也不作多想。

另外一部我会去看的韩国片《Bloody Tie》是警匪题材,有关金融风暴洗礼中的韩国釜山的毒品交易,一个誓为同僚报仇的警察跟毒贩的生死对决。这部戏的卡士颇为强大,由韩国05年的青龙奖影帝黄正民担纲,实力男星柳承范助演。电影展推介中写到这部暴力刑警片可能是韩国版的《The French Connection》。不论如何,这部韩片上年也在韩国票房第十一位,有超过210万观众入场。韩国的高票房暴力美学作品通常都可圈可点,例如《生死谍变》、《实尾岛》等等,有得看In-house(戏院看)总比在家看DVD好。而且这部戏的外景地釜山是我颇为喜欢的海港城市,所以就这样决定。^_^

最后一部会看的韩国片是一部动画片。日本动画片称霸亚洲已久,韩国动画也渐渐开始抬头。这次的《Aachi & Ssipak》,画风似乎很像涂鸦艺术,不是日流的那种精细笔触,但一直留意动画发展、05年还以日本动画作为开闭幕电影的SIFF却认为这部戏创意惊人。Well,尝试新东西对影迷来说应该是必须的吧,所以我决定试试这部韩国动画,希望不是《Final Fantasy》那样让我中途退场的过炫片。^_^

(下回预告:西亚魅影,阿拉伯的神秘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