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007

随想到的Babel

我今天早上有体检,所以没吃早饭就出门了。后来只喝了一罐苹果汁,吃了巧克力;

今天下午去看电影,因为看错时间误了场,等到发现时离散场只有20分钟了;

晚上吃的涮羊肉不是很新鲜,胃里很难受……

听我了说这些,你会关心吗?因为我今天还做了、看了、听了很多事,要不要我讲出来?也许不。

这就是《巴别塔》给我的感受。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我们要关心多久?我们是否还要关心?每当我们看到新闻里说“下一条消息”的时候,上一条新闻涉及到的人和事就消失了吗?我们会做出一些蠢事,之后会想挽回,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如愿。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因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

也许从那以后,既然我们听不到别人说什么,也就渐渐的彼此远离了,也就不是很在意了。

记得小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一种感觉:当大家在一起讨论某人的某些事时,我总是很“关切”,想知道更多,讨论多久都没事。因为我深知,那与我无关。由衷的庆幸和莫名的兴奋感在里面。

全世界有六十亿人,我想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的事,做着自己的事,可谁能听懂?谁在听?谁愿意听?

最后,苏珊得救了,美国游客的新闻画上了句号。可是一切都没有结束,远没有结束。因为“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我杀了那美国人,刚才我朝你们开枪。他们什么都没干,什么都没干。要杀就杀我,可救救我哥哥吧,他什么都没干,都是我干的。救救我哥哥吧,他什么都没干。”

也许这时候,有人听了。

用一个词来概括影片就是“现实”。没有说更多的东西,把一个现实摆在这里叫观众去看。就如同我们站到大街上,会听到很多声音,但不会理解那些声音是什么,也不会关心。但是有两点可以确定,一是的确有声音,二是每个声音都有它的“故事”。

可之后呢?我是说,既是我们不是聋哑。

LISTEN,之后他哭了,真地哭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