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2007

《通天塔》:与隔阂无关的命运

对《圣经》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记得《创世纪》中的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自命不凡的人打算建造一座通天塔与神试比高。后来在讨论的过程中,神让他们各自说不同的语言,相互之间谁也听不懂,最后塔也没法建成。通天塔也就成为人们因为语言不通产生种种隔阂的象征。

作为“隔阂三部曲”的导演,阿加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自己似乎更偏爱终结篇《通天塔》( Babel )。他曾多次表示,《通天塔》是他认为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部。我想他指的应该是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国际化视角。不过,在我看来这恐怕是《通天塔》最冒险之处。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摩洛哥、日本和美国墨西哥边境,背景文化有不少差异,导演在驾驭这么“大”的主题时难免不如之前那般得心应手。

这三个故事说起来也不是特别复杂。一对为了挽救婚姻而前往摩洛哥而遭遇枪击意外的美国夫妇,一对因贪玩放枪而误伤游客的摩洛哥放羊小孩,一个极端渴望与他人沟通甚至愿意赤裸相待的日本聋哑女孩,一个带自己照看的孩子深夜返回美国,被边境警察误会为人蛇而逃进大漠的墨西哥保姆。一切似乎都是在瞬间爆发,烟雾散去后只留下无尽的痛。在让观众经历过沉重和彷徨之后,导演最后为大家点亮了“最暗的夜,最亮的光”。当大银幕出现演职人员表字幕的时候,旁边的香港同事不是认真地问我有没有看懂这出戏在讲什么。这个问题的确不容易回答。当时我已经被电影想要传达的无数信息搞得有些困惑了。导演似乎想说很多东西,但没有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通天塔》出彩之处的确不少,配乐、摄影、演员表现等等,但是非常遗憾——没有真正打动我。这部电影来自组织叙事方面的压力已经很大,导演很难顾得上人物形象的丰富以及细节设计的处理——这才是电影最让人着魔的地方。

不得不承认,多线程叙事这几年成为了非常流行的电影结构。在2006年奥斯卡金像奖上爆冷胜出的《撞车》( Crash )更是将这种手法推到了某种极致状态。九条故事线,无数个人物,擅长处理细节的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 )将剧情组织得紧凑而不显零乱。相比之下,《通天塔》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导演对三部分关系的处理略显不足:日本聋哑女孩的父亲前往摩洛哥打猎时留下的枪支成了枪击事件的罪魁祸首,而墨西哥保姆照看的正是这对身在摩洛哥的美国夫妇的孩子。仅此而已,后面也没有出现我意想中的情节交织发展。感觉电影的整体感和故事的精巧性在这里被简单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通天塔》最早放出宣传素材的时候,我以为它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失败。看过电影后,我觉得导演更像在向我们宣教:每个人都有命在天,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说来这部电影的很多故事发展都是建立在某种“偶然性”之上,一支来自日本发达世界的猎枪流落在贫瘠之地摩洛哥的两无知小孩的手上,墨西哥保姆的侄子醉酒驾车一时冲动而在美国边境检查站冲卡,日本聋哑女孩因为队友的一句不大认真的话而把勾引男生当成获取他人认同的途径。当然,每个人都在自己偶然选择的道路上以悲剧收场。而被迫滞留在人生地不熟的摩洛哥小村庄的美国夫妇几乎没有反抗现状的能力,但是最终能换得一个美好结局,让人唏嘘不已。也许是因为这位拉丁导演很难摆脱自己背景文化中的宿命论气息吧。眼前的一切都被归结为神的旨意,就如同神当初让建造通天塔的人们语言不通一样。在神的掌控之下,整个世界在导演眼中似乎沉沦在悲情的迷雾之中,有时候甚至显得过于生硬和造作。就像一杯过浓的苦茶,反而失去了茶的意韵所在。

我不了解命运,不过我相信很多事情是可以由人来慢慢改变的。《通天塔》中最让我有些触动的场景就是,因为遭遇枪伤而不得不停留在当地民居等待救援的美国夫妇越来越烦躁不安,一位摩洛哥老太把自己的旱烟点着给倒在地上的妻子吸了几口,她马上就安静了下来,原先对陌生世界的恐惧和戒备在此刻瞬间消散。在我看来,只有人们愿意勇敢地向前走出一步,尝试逐渐打破固有的隔膜和偏见,才有可能改变所谓神安排的命运,创造出如通天塔一般的奇迹。

评价:***(三星)

没有评论: